首页 访谈 经济 文旅 民生 生态 健康 理论 专题 时政 文明 直播 图片 视频 区县 བོད་ཡིག་
当前位置: 首页 > 区县 > 昂仁

樟木新村:惬意撒着欢往毛孔里钻

2024-05-28 10:59:20

作者

系统管理员

评论
0

  阿妈次仁啦的风湿性关节炎好了很多,每天就着初升的暖阳她会在附近的工地上捡捡柴火。阿佳次仁坦曲在新房子里开始过第二个冬天,算算日子,老村的放牧点怕是已经结冰了。

  拉孜县查务乡明玛村灾后重建整村搬迁点在拉孜县城。温暖让这个祖祖辈辈游牧的村庄舒展开了最细腻的感官,舒服、惬意撒着欢地往毛孔里钻。

  180公里外,日喀则市区樟木新村。

  德曲家的新布料店刚刚开业,村里的老顾客偶尔会上门置办几身新藏装。重庆包子店里一锅热腾腾的包子新鲜出炉,邮政快递小哥的车子呼啦而过,踩着脚踏车的水果商贩“香蕉苹果新鲜得很”的悠扬调子在新村里渐行渐远……

  2年7个月,是900多个日日夜夜,也是尼泊尔“4·25”地震距今的时间。对于经受了地震侵袭的樟木、拉孜和吉隆,重建家园的新生活里伴随着变化:明玛村出了有史以来第一名大学生,游牧的明玛人破天荒地有了第一块耕地,樟木镇在距离故土300多公里的桑珠孜区安了新家,吉隆沟里的玛嘎村“两委”换届注入了新鲜血液……生活依然用它的节奏和热情奔腾向前,然而,唯一不变的是灾区群众对更加幸福美好生活最真挚的追求和向往。

  新家·温暖

  42岁的次仁坦曲还记得两年前的那场地震,正在切菜做饭的她感觉到房子一阵摇晃,慌慌张张跑出来才知道是地震了。石头垒起来的房子经不住地震裂开了缝,明玛村村民住进了救灾帐篷。

  放牧的生活跟着牛羊走,破旧的老屋也好、救灾帐篷也罢,日子依然像过往一样不痛不痒。但是,紧接着传来的消息却从此改变了明玛村的未来:整体搬迁到县城去。对于搬迁,明玛村没有太多犹豫。明玛村老村位于查务乡以西,海拔4800米,人畜饮水只能靠汲取河水,雨季时河水混浊不堪。至于通到村里的土路,夏天被洪水冲毁、冬天大雪封山。“闭塞”成为了这个无电无信号村庄的标签。“正是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政府把明玛村灾后整村推进工程与易地扶贫搬迁、新农村建设结合了起来,打造成拉孜县第一个城镇化特色居民小区。”拉孜县发改委工作人员益西欧珠介绍。 2016年10月,明玛村整体搬迁至拉孜县城新城区,下一步还将配套卫生院、幼儿园,彻底改善村民就医、就学、就业条件。61岁的阿妈次仁啦没有时间去细思搬迁的原委,多年的风湿性关节炎又疼得她走不了路。搬迁到县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县医院挂个号,医生给次仁扎针灸、拔火罐,还开了药。折磨她多年的关节炎在搬进160平米新房的第二个冬天居然很少发作了,温暖的感觉在阿妈次仁啦的四肢扩散,也在崭新整洁的明玛村蔓延。明玛村297人中和阿妈次仁啦一样患有不同程度风湿性关节炎的有176人,占到了60%。与放牧点刺骨的寒风相比,拉孜县城的暖阳捂得他们心热、身暖。老阿爸仁增今年77岁了,他最喜欢中午十二点的太阳,晒得背心都是暖烘烘的,舒服极了。“仁增啦,又出来晒太阳啊。”也是中午十二点,次仁坦曲骑着刚学会的电动摩托车出门去拉孜县幼儿园接二儿子放学。

  生活·求变

  日喀则市郊,樟木新村的德曲今年42岁了。从山清水秀的樟木到日喀则安置点再到国家斥资16亿元打造的樟木新村,德曲开布料店的老本行没有变。市区转让费贵,德曲的新布料店就开在自家252平米楼房下的门市里,主营意大利进口面料囤货就花去了90多万元,要想在新村外的空地上租几亩地建同期加工厂,就指望着县扶贫办那100万元的引领资金。“这笔钱没有利息,报告已经打上去了,问题应该不大。”德曲想着,厂子开起来了,还要招几个工人,就从樟木镇的街坊邻居里找。名气小、规模小,德曲家的布料店盈利早已大不如前。生活要向前,眼睛还得盯着老本行以外的东西。德曲的丈夫正在山南和朋友合伙开苗圃:现在国家和政府对生态建设越来越重视,抓住这个机遇发展苗圃一定会大有可为。求变的不仅仅是德曲一家,还有整个樟木镇。樟木新村550栋新房分到了樟木镇每户人手里,每人每月有700元的城镇低保,樟木商城的商铺免三年租金。然而,即便一直享受着国家各种政策性补助,樟木镇的人并不“安于现状”,外出打工、做生意、搞建筑,创造新生活的脚步未曾停歇。

  明玛村也在求变。2017年,拉孜县国土局将新开垦的500亩土地划给了明玛村,这个世世代代的纯牧村庄,破天荒有了第一块土地,生产方式从此由单一走向了多元。“这500亩土地,我们打算一半集体种植牧草供放牧点的牲畜,剩下的一半分到55户村民手中,自己耕种。”明玛村村委会主任白玛说。今年年初,明玛村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了小范围试种,从手指缝里撒下的第一粒畜牧草种开始,明玛人种下了从牧民走向农民的新希望。

  未来·希望

  11月底,按老规矩明玛老村举行了一场祈福仪式,为了来年的风调雨顺、为了草场的牛羊肥壮,挂经幡、洒糌粑、欢快跳舞……

  仪式依然热闹,却不再是明玛村唯一的希冀了。过去的明玛村草场面积小,租用附近定日、昂仁的草场放牧,费用高、收益小。所以,过去祖辈们不得不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自己那窄小的草场上,祈求草儿茂、牛羊壮。“现在生活在县城的明玛村民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集中放牧解放了村里绝大多数的劳动力,这些富余劳动力就通过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学技术等多元方式增收、致富。”查务乡乡长扎西顿珠说。在明玛村,奔向小康的路子越走越宽,走向幸福生活的脚步越来越稳。吉隆县玛嘎村,走向幸福日子的步调却又格外不同。

  在前不久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56岁的多吉索加是以致富带头人的身份被吸收进村“两委”班子的。不过,他带给村民的却是精神上的致富。多吉索加的几个儿子,分别在吉隆电信局、鲁朗旅游局工作,都吃上了“公家饭”,即便是最小的女儿也在湖南益阳读大学。多吉索加成了全村人羡慕的对象,羡慕之余,争着把自家孩子往学校送成了玛嘎村民的一个“小心思”。如今仅46户村民的玛嘎村小学入学率达到了100%,还有12名初中生、15名高中生和8名大学生。“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学,想尽一切办法都要供他读,哪怕是贷款。”这是玛嘎村村民最质朴的心声,也是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与此同时,在樟木新村里,一场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给村民描述了一个更加幸福、美丽的未来,失去了家园和原有收入的樟木人并没有在悲痛面前止步,生活还要继续,更要美好向前……

  西藏日报

责任编辑:彭超

点赞0

收藏

评论
已输入0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